阅读历史 |

第451章 繁花似锦(1 / 4)

加入书签

如果您使用第三方小说APP或各种浏览器插件打开此网站可能导致内容显示乱序,请稍后尝试使用主流浏览器访问此网站,感谢您的支持!

第451章 繁花似锦

“放!”

“轰轰轰——”

江东门码头上,随着礼炮作响,数十艘马船与宝船缓缓驶入港口之中。

三年的时间一晃而过,转眼间,郑和第三次下西洋已经是三年前的事情了,而如今却已经来到了永乐十四年的腊月。

赶在新春前,郑和他们回来了,并且带来了对天下来说,足够份量的礼物。

“臣下西洋正使郑和,率海军凯旋而归,请殿下检阅兵马,阅览文册!”

郑和不卑不亢的声音在码头上响起,在他身后则是一箱箱被搬运的货物。

这其中,有一些装在人头大小箱子里的东西,看上去十分沉重,居然需要两个人才能搬运。

这样份量的东西,不用多说也能知道是什么。

站在华盖伞下,朱高煦接过礼单,迫不及待的将其打开。

知道了这批金银的来源,朱高煦反而镇定了许多,甚至在他看来,印加帝国的人完全浪费了当地的矿产资源。

在三百年时间里,欧洲各国前后从美洲掠夺三十五亿两白银,六千多万两黄金,这还没算上走私的数据。

朱高煦这话倒不假,且不提前往欧洲一路上需要铺设补给站耗费时间,单说现在欧洲的物产,朱高煦还真的想不到有什么需要的。

不同于南洋的香料,这些东西可是实打实的真金白银。

“浙江那边,我稍许回去问问,现在新政推行,很容易就能迁徙几千上万人前往北洲和东洲。”

可以说,印加帝国积攒了二百年的财富,不如十六世纪初期欧洲殖民者三年的开采量。

或许夏尔马、约克夏猪不错,但这些物种完全不需要派遣舰队前往,只需要花几千上万贯,就可以雇佣阿拉伯的商人购买带回。

郑和突然开口询问,朱高煦听后本想答应,可想了想却还是摇头道:

这些贵金属即便放到后世都依然值钱,哪怕人类迈入太空都不会被淘汰,可以说是永久的硬通货。

与之相比,现在的欧洲正处于中世纪晚期,饥荒,瘟疫和战争无处不在,欧洲人口被显著地削弱,在大明人口用不了几年就突破八千万的时期,他们的人口却在七千万的标准线岌岌可危。

“走,金辂上说!”

屁股刚刚坐下,朱高煦就询问起了郑和在东洲和北洲的安排,同时询问起了他最关心的金银矿。

美洲的金银矿,朱高煦不管用什么办法都要弄到手上,哪怕攒在国库里不花都行。

“东洲宣慰司和北洲宣慰司的设立和制度都很不错,北洲宣慰司就派张纯去吧,我相信他能行。”

要知道西班牙和葡萄牙在美洲开采金银矿后的一百年里,几乎每年运回欧洲的金银矿价值都能折色为八百万贯永乐通宝。

“不必,现在的他们没有什么值得朝廷需要的东西。”

想到这里,朱高煦不免想起了后世的那个梗,即慈禧赔的钱给后世十四亿人能分到多少……

群臣看不到文册内容,因此只是清楚郑和带回金银,却从没想到郑和居然一口气带回价值三千万贯的金银。

这是什么概念,要知道大明境内大部分金银矿场已经被朝廷收回国营,但即便如此,每年产出黄金也不过十几万两,白银最多不过二百万两,折色起来最多三百余万贯。

郑和与杨展见状连忙跟上他的脚步,好在北京迁都,留在南京的官员已经不足三年前的一半,因此没有浪费多少时间几人便走到了金辂上。

“殿下,需要出使西洲(欧洲)吗?”

倒不如让欧洲各国在欧洲自娱自乐几十年,等他们打完才会发现,外面的世界已经变天了。

从纺织到钢铁,大明朝都全方位的碾压整个欧洲,这样的“工业”实力是他们难以比拟的。

大明朝的人口数量,是当下西班牙等四個国家四到五倍,生产力就更不用多说。

这些东西,原本会成为欧洲的原始积累,但现在将会成为大明的原始积累。

朱高煦定下了北洲宣慰使的人选,同时对于东洲宣慰使三年后的人选也有了想法。

如果朱高煦没有记错,慈禧赔的钱似乎是十二三亿两白银,而现在摆在朱高煦面前的,是三十多亿两白银和六千多万两黄金!

朱高煦压下激动询问郑和,郑和闻言不假思索道:“原本是要贸易交换,可南国国主袭击我师,奴婢无奈,只能反击自卫,这些金银大多都是缴获,价值应该在三千万贯以上。”

当礼单打开,其中内容立马让朱高煦倒吸了一口凉气。

每每郑和返航,最激动人心的往往都是这个时刻。

当下由大明所掌握的世界里,印度是人口市场,美洲是资源及人口市场,中东和东南亚同样是人口市场。

如果是大明前往美洲开采金银矿,朱高煦都不敢想象大明每年可以从美洲得到多少金银矿。

“你这些金银器件,与南国有什么关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