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266、《德班条约》(2 / 3)

加入书签

当即站了起来,“想见他不可能,若是你们没有诚意就回去吧。

我们回去直接召开公审大会,让失去亲人以及遭受经济损失的国民亲手处罚那个刽子手!”

这话一说出来,让布莱尔.切尼直接变脸了,“放肆,谁给你的权利,审问我们纳塔尔殖民地政府的总督?”

丹尼尔.埃塞伦也不示弱,嘿嘿冷笑,“我们用手上的枪获得的权利,你不服就派兵再来攻打我们试试,看看我们的权利够不够!”

布莱尔.切尼一听这话当即怂了,打仗真不是纳塔尔殖民政府的强项啊。

他们欺负一下赤手空拳的祖鲁人还行,面对同样掌握了精良步枪和射术精湛的布尔人就不行了。

1869年,更是连葡萄牙人也没有打过。

“这件事我们暂时不能答应,须得请示白厅殖民地部大臣的意见。”

眼看着火候差不多了,石锦堂摆摆手,“道歉不道歉的就不用再提了,你们双方首要的问题是要停止敌对状态。

我觉得纳塔尔殖民地政府可以先行发布公告,承认纽韦共和国的合法性,并澄清之前双方的冲突都是误会。”

布莱尔.切尼对石锦堂的这个提议是认同的,纳塔尔殖民地政府武力孱弱,经此一役后后续的总督应该都不会再重蹈覆辙的攻击这个纽韦共和国了。

是以承认对方并不算什么,反正这个布尔人国家又不大,且国土大多是滩涂沼泽收益太低。

真正关键的是祖鲁王国的土地,那些地方都是高原下的平原地带,适合发展农牧,只要保住这些土地就行了。

英国人或者说昂撒人,有一个十分明显的通性:那就是他们衡量一件事是否继续的标准,就是收益大小。

利益大可以继续做,若是利益太小就果断放手。

他们缺乏韧性和决死的心,这也就是朝鲜战争华国能够打赢十六国联军的根本原因。

而后面的越战更是这样,老美被越南猴子的决死之心吓到了。

再加上国内的反战呼声,美国领导人也就顺水推舟的放弃了。

……

如今的形势是:继续攻打纽韦共和国根本无利可图,直接果断放手,他们这会是不会顾忌面子问题的。

第一次布尔战争时放任德兰士瓦共和国重新独立,第二次布尔战争同布尔人谈和,都是这种通性的表现。

一战英国损失惨重,国力衰弱。

不得已放任澳大利亚、南非还有新西兰等地区独立,也是这种通性的表现。

至于二战让印度独立,则是让英国人直接甩掉了一个大包袱。

他们十分幸运的遇到了甘地这个好包衣,二战之后印度本土已经出现了民族主义的领头人,他们倡导暴力推翻英国人的统治。

但是甘地和尼赫鲁等人压制住了这些反抗势力,才让英国顺利脱身,不然英国的衰败只会更快更狠!

……

“嗯,石爵士说的很对,我们纳塔尔殖民地政府应该发布这个公告,承认纽韦共和国的独立和合法性。”

丹尼尔.埃塞伦听到对方如此说,心里有些欣喜,但是他这时候需要绷住了。

石锦堂喷着烟雾,继续调解,“那赔偿呢?”

得到讯号的丹尼尔.埃塞伦,从属员手中接过一份索赔清单“啪”的拍在了桌子上。

“汉尼拔总督的侵犯对我国造成了200万镑的经济损失,这里是清单,请你们审核。”

这份清单是石锦堂同卢卡斯.梅耶商量后确定的,这里面有一半是给南华公司的,作为军事援助和调解的好处费。

这份清单里面的单价都是虚的,对方也明白,但是这件事必须得有个交代。

200万镑对普通人来说可能是个大数目,但是对纳塔尔殖民地来说就是小数目,他们殖民地一年的利税都得是两三千万镑起步。

现在就连南华公司,每年过手的利税都不止这个数了。

这就是殖民的暴利,但是殖民地政府的钱仍旧是殖民地政府自己的,大英帝国是无法分润的。

这些利益大都被下面的各级官吏分润了,真正上缴的大英国库的税都是小数。

就拿南华公司来说,连年亏损,根本没有利税上缴,大英政府对此毫不在意。

只要你能维持住殖民公司就行,他们的臣民和国民在你的殖民地能够获得收益就可以,这也是大英帝国政府想要的“维稳”结果。

……

既然强势一方亮明了条件,纳塔尔一方也就装模作样的开始交头接耳的商议。

这些钱以他们的权限是可以批准的,只是大家的腰包就要瘪一些了。

但是他们也没有办法,伦敦来的汉尼拔后台硬,这下好了,大家损失点钱正好把他赶回伦敦去。

……

经过三方的商议,最终三方达成以下协议:

1、纳塔尔殖民地政府承认纽韦共和国的合法性,并不再追究纽韦共和国的用工制度。

2、纳塔尔殖民地政府同纽韦共和国之间存在一些误会,这些误会经过沟通已经消除。

3、纳塔尔殖民地政府要为双方误会期间造成的损失予以赔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