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91章(1 / 2)

加入书签

“我想存钱。我以后也想去城里读书。阿爸阿妈说……”小姑娘一下子捂住了嘴,没有继续说下去。

但是朱玉宁也猜到了,可能是家里面孩子多了,一下子要供好几个孩子,家里就舍不得了。

“好。姑姑给你封红包。”朱玉宁没有再继续问下去。

这边朱玉宁带着孩子回家去了,那边朱奶奶也看着日头,估摸着时间,推脱了一番之后,起身回家了。

朱玉宁借口说钱放自己妈妈手上了,然后就拉着老母亲进了屋里去。

“这玩意真这么值钱?”朱母看着手上不起眼的小石子,皱眉问道。

朱玉宁认真的点了点头。

“就之前我给你藏起来的那个玉手镯,现在拿出来可值钱了。不过这么小的石子,那得水流冲得老远了才会变得这么小的吧。”

朱玉宁还是琢磨了一下的,她从小在这长大,也没有捡到过这种东西,所以这个东西还是近几年才开始有的。

所以东西怎么来,更深的她也不考虑,主要是这个东西值钱,又不好让太多人知道这个事情。

“跟老太太说。让老太太做这个决定。”朱母皱眉想了好一会,也没有想出来更好的办法。

“嗯好。”

然后朱玉宁拿着先是拿钱带着孩子们去买了炮竹,再给小侄女悄悄的塞了个红包,最后拿着从孩子们手上换来的石子,找到了回来休息的朱奶奶。

朱奶奶还摸索出来了一个被层层包裹着的玉戒指。

“我这玩意也是年轻的时候,在县里捡到的。就觉着好看就给捡回来了。没想到也这么多年了……”朱奶奶感叹了一下。

“这些石子玉宁你也给分好了,我就做了他们的主,一人分出来一颗给你,剩下的我先拿着,等到合适的时候再拿出来还给他们。”

“奶奶,我不用的。”朱玉宁还是不想给以后留下来麻烦,用金钱去赌人性,她一点都不想赌。

“诶。这也是你发现了,要不然等他们长大了,指不定给扔哪里去,便宜别人了。”

“奶奶你先拿着吧。我就不用了,大不了我喜欢的自己去捡就好了。”

朱玉宁和老太太聊天的时候,孩子们在家门口热热闹闹的玩炮竹。

也是这个时候,家里的大人也都回来了。人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手里拿着的背上的背篓都满满当当的。

这个时候,宋思睿和两兄弟也回来了。也带了不少的东西回来,只是他人问起来的时候,宋思睿便会淡淡的说上一句:“猎户手里的老山货。”

然后大家也明白了是什么东西,也没有再问过了。

而还想挑刺的朱四婶,那也没办法挑得了刺。

宋思睿拿东西回来之后,就拿了一份去给了老太太。这不给也是人家的东西,上门的时候已经给过了,现在还给,那是人家的心意。

朱四婶哪里还会想这么多,心里有的只是破罐破摔,关系本来就不好了,何必还要再继续顾及什么。

只不过在没有机会的时候,朱四婶还是学聪明了一点,不想自讨苦吃。

午饭上,有的是昨晚留的两条红烧鱼,冻了一晚,这两年才开始弄的,寓意是年年有“鱼”。

别的菜,就是很正常的家常菜了,不过是因为过年的缘故,还多了一道豆角炒肉。

吃过午饭,朱玉宁一家又要收拾东西,开始返回市里的家了。

宋思睿来得时候带了大包小包的,回家的时候,也是带上了老山货,还有朱奶奶的回礼。

路上,依旧是先牛车到县城里,再然后坐上大巴车回到市里。以前大巴趟次不多,赶不上的时候,还真的是坐着牛车晃悠四五个小时,赶在天黑之前回到市里的家的。

回家的路上,朱玉宁就黏糊着坐在老母亲的身边,打着哈欠迷迷糊糊的到家了。

因为东西太多,到了车站之后,朱父去找了三轮车来把东西拉回去的。

大年初一就这么过去了。

祝师傅也来到了目的地,羊城。

京市她没事的时候就骑着自行车闲逛,这几年下来,也逛了几遍了。不说百分百的熟悉,但是大概的情况也是比大部分人清楚的。

羊城,是一个只在想象中的城市。以往都是各种听说。

“靓女啊,你要去哪里?”

问祝师傅的是拉黄包车的师傅,笑嘻嘻的说着带口语的普通话。

“我想找个环境还不错的旅馆。师傅有推荐吗?”祝师傅的用语也是朱玉宁传授的。

“那可多了去。不知道靓女你要住多好的,就是这个。”那人力车师傅搓了搓手指。

“适中的就好了。”

祝师傅坐上了黄包车,然后看着身边消逝的街道。

她心里想的是,玉宁说的,这种东西是时代的记忆,以后车子种类会越来越多,也会变得更加的通用。

而离开了火车站区域之后,祝师傅发现别的地方也没有这个车了,看来是真的不多了。

在十来分钟之后,车在一间看着还不错的旅馆前停了下来。

祝师傅问了车费,然后还多给了一块钱,算是介绍费。

旅馆办理入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