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71章 战事,募捐背后(1 / 2)

加入书签

七月烈阳似火。

接连三四个月主动进攻乌古的镇北军,被乌古军拦在了阴山脚下,进入胶着战。

从未想过大雍会主动攻击抢占他们地盘的乌古,今年不但没守住去年抢来的城池,还丢失了几处马场以及山林茂密牧草丰美的巴林地区。

最让他们光火的是,被抢去的地方竟然马上有了大雍百姓来开荒。

还有军队驻守。

这明摆着大雍想长期霸占他们乌古的土地。

大雍军史无前例的强势,让乌古窥见了大雍的野心,彻底慌了起来。

以前他们仗着兵强马壮跑得快,时常到大雍地盘烧抢掳掠,补充过冬物资。

大雍边军多是驱赶他们为主,极少深入他们乌古来围剿他们。

知道大雍兵不敢深入他们乌古,他们才肆无忌惮的抢了这边烧那边。

可现在,大雍军队居然一步步推进了他们乌古地盘。

凡是攻占下来的地方都有军队守护,并迅速堆砌军事防线。

这是要一块一块吞掉他们乌古的土地!

乌古大汗急了,好不容集结了四十万大军,想要一举把镇北军扑灭。

结果跟西厥交界的西北方竟然也有大雍军闯入他们地盘,把他们通向西厥的关口切断。

大雍西北军陈兵十五万对着他们西边好几个大部落。

直接逼得乌古要兵分两路的开战。

西北两线开战,是大雍一开始就制定下的战略,西北军搞拉扯,镇北军主进攻。

目的就是要让乌古两头兼顾无法战力集中。

两国进入百多年来最为激烈的对抗战。

大雍朝廷源源不断的为两军输送粮草兵马。

户部官员又开始眉头皱得跟树皮样了。

慕玄月看着账面上进来又出去的银子,召见了知画。

“去年出去的船队,什么时候能到?”

“估计还要两个月。”知画给出了时间。

知道公主急需银子,她提出了建议:“隐族的银子今年未支取,可以暂时挪用,若是他们需要,我们可以用其他物资顶替。“

他们现在需要大批粮草支应军队,隐族也需要用银子换粮食,但他们也需要其他物资。

“那就先挪用他们二十万两银子,等月底收粮上来,到时直接还他们新粮。”

不过是大半个月时间差,等今年的赋税收上来就能渡过这难关。

镇北军从乌古抢来的诸多牛羊,也能从民间换取一些银子。

困难是暂时的,总有办法去解决。

“是,奴婢马上去办。”

知画很快支取了本属于隐族的银子,交给户部购置粮草,应付军队所需。

为了贴补军需,慕玄月还再次缩减宫内开支。

一减再减的各种避暑物资,让后宫那些太妃们都有了意见。

但太皇太后都忍了,她们也不得不忍,只能私底下发牢骚。

知道皇宫里的贵人连冰鉴都不能多用后,勋贵们也不敢大肆铺张浪费,他们担心朝廷又要逮着他们薅羊毛。

但天子并没有这么做。

为国分忧不强求,允自愿。

深入了解国情的静仪公主,再次带头捐了三千两银子。

镇北侯府和永宁侯府也跟着出了三千两。

自发性支援,响应的人有,就是数额并不高。

毕竟去年已经捐过几次,家家银兜子都空了一块。

自愿为国分忧的名单呈送到天子跟前时,他没细看,翻到后面看总数。

不到十万两银子的额数,让他很是失望。

“这点银子够干嘛?”

明嘉公主拿过名单一张张翻看,待看到谢氏两府分五六拨人共捐出了两万两银子时,挑了挑眉头。

这是想花钱买平安?

那谢氏也太不值钱了点。

看到他姐盯着名单,慕玄度好奇的拿过来重新翻了翻,一看就呵了一声。

“两万两就想让朕收手,哼!想得美。”

办完无上皇的后事,孝期一结束天子就开始清洗景王的残余势力。

凡是为景王摇旗呐喊过的,无一幸免,统统被查。

拥护那等丧心病狂的王爷上位,自身必然干净不了。

乾泰元年被捋下来的人,有不少都跟谢氏一族有关系。

或姻亲,或血亲,或门生门客。

谢氏背后支持景王的意图,彻底被天子抖露了出来。

谢大儒被此事打击得一病不起,如今已经是积重难治。

他上的自辩折子,天子看都没看就扔到了角落。

事实就是事实,不管中间是否退出过,下一代的事他知不知情,都改变不了天子要打压谢家的决心。

谢大儒门生遍天下不假,但这些门生再多,他们最终是为皇家效力。

而不是谢氏一族。

谢氏没有站错位天子都想削他们下去,何况还站错了位。

这样的大把柄落在天子手里,他不用岂不是天下第一大傻瓜。

所以别说两万银子,谢氏一族就是捐二十万两银子,甚至两百万两银子,他该打压还是得打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