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230 章 尾声(一)(2 / 3)

加入书签

拜,年年求他们,结果还跟先前一样,啥啥好事都轮不上他们大房,唉。

再想到昨日知县大人与族长说话时,三句不离二房小孙子的好话,当时金氏的眼里都快羡慕出了火来。

只是再羡慕再嫉妒已是没用,如今他们大房怕是连二房的脚后跟都比不上。

在金氏和张氏还有许氏她们的认知里,知县老爷已是很大了,可就是这般大的官,都要拍着二房小孙子的马屁,那二房不是威风的没边了吗。

······

那日知县过来,除了告知林远秋升了户部尚书的事,最主要还是和王县丞送了修牌坊的银子而来。

共一百二十两银子,修三座诰命牌坊,分别是吴氏,冯氏,还有钟氏的。

在离开时,知县大人轻声与族长叮嘱,“屋

脊和梁架,还有柱子你先让人做着,那正中牌匾上的字稍迟一些再刻。”

······

l

“⒓()”

“明白了!”众族人异口同声。

他们才不会放着好好的日子不过,等着被除族呢。

“族长,您老就放心吧,咱们都晓得的。”

“对啊,族长您就放一百个心好了,咱们绝不会给远秋兄弟带去麻烦的。”

说话的正是小时候常与远槐、远柏一起玩耍的大牛和铁蛋,两人如今已是好几l个孩子的爹了,今日建牌坊,大牛和铁蛋一早就扛了锄头过来在这边等着了。

听了两人的话,秦氏也开口说道,“族长,咱们都有着良心呢,自打远秋把外头学来的吉祥如意饼做法告诉咱们后,族里谁家没挣了银子得了好处,若谁还要去做给远秋抹黑的事,那可真真是丧了良心。”

金氏朝秦氏翻了个白眼,心说老虔婆又出来做好人了。

要说最让金氏难以接受的,除了二房的越来越好,剩下的就是眼前的秦氏了。

这几l年,二房时常会托人给秦氏捎了好东西过来。这样的事,在小小的小高山村肯定瞒不住,于是什么都没有的她,少不得被族人们暗地笑话。

每到这个时候,金氏都会窝在家里不愿意出门。

唉,想想都丢不起这个脸啊。

金氏觉得,这辈子自己怕是还有很多叹气的时候。

秦氏的话,让在场族人都连连点头。

可不就是这个理嘛,远秋不但让族人脸上都有了光,还让大家多了挣银子的本事。

要是这样还有人不分好赖跑出去惹麻烦,这不是丧良心还能是啥,这样的人从族谱上除名都是轻的。

此时族人们并不知道,如今让他们粮食丰产的新种植法也是远秋想出来的。

若是知道,想必林氏族人在感叹远秋脑子不是一般聪明的同时,心里肯定会更多了自豪和感激。

见众人纷纷摇头,都表示他们铁定不会做出对不起远秋的事后,林族长才满意的摸了摸胡须,随后大手一挥,高声喊道,“开工喽!”

······

既然留在路上的时间宽裕,林远秋并没有一个劲的让车夫赶路,而是走三天再歇上一天。

这样的行程安排,不但小娃儿不觉得累,就是大人们也个个都精神头十足的。

还有老林头和吴氏,两人已快到了七十的古稀之岁,可除了坐在马车上时感觉有些无聊,其他都没不适的时候。

吴氏还与几l个儿媳说道,要不是朝廷规定了上任的时间,她们婆媳四人大可以去游山玩水,好好逛一逛咱们大景朝的大好河山。

明知道不太可能,可婆婆的这番话,还是听得周氏、冯氏还有刘氏都心里痒痒,直说等有了空闲,咱们婆媳四人定要出去走走。

每到休整的这日,如果遇到驿站周边有好风景的地方,林远秋就会用自己的速写画法,给家里人画上几l副画儿,比如爷和奶的,大伯和大伯母的,爹和娘的,还有家里孩子们的等等。

还和先前画全家福一样,林远秋先画好所有人物的大致的轮廓,准备等回到京城后,再开始仔细五官的精描和颜色的填充。

四月中旬的时候,在路上走了一个多月的林家人终于回到了京城。

进入城门的那一刻,老林头终于松了一口气。像这种不紧不慢的赶路,他还真担心会赶不上小孙子到任的日期。

好在并没迟到,看来是自己多虑了。

此时正是巳时,这个时间点,是老茶客们上茶楼喝茶聊天的时候。

所以等林家车队进城,路过茗香楼时,听到马蹄声的茶客们都从楼上往下瞧。

一行二十多辆马车的阵仗,难免会有茶客惊讶,“这是谁家啊?”

“不知道。”边上茶客听后摇头。

又有人道,“你们快看,那后头马车上全都是箱笼,可见是从哪里搬家过来的。”

一听搬家两个字,茶楼掌柜很快想到一个人来,他忍不住道,“你们说,会不会是户部尚书回来上任了?”

户部尚书?那不就是林家吗。

“掌柜说得没错,肯定就是林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